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索高热大鼠降温处理过程中发生寒颤的体温阈值,构建不同程度寒颤大鼠模型.方法使用20%干酵母混悬液将体重为(200±20)g、基础体温为36.8℃~38.3℃的雄性SD大鼠致热,选取致热成功的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使用10、20、40 mL冰袋对高热大鼠施行颈部和腋下探索性降温处理30 min,对照组不进行降温.观察大鼠寒颤的表现、监测大鼠发生寒颤的肛温阈值.结果高热大鼠在降温处理30 min内,对照组和10 mL冰袋组大鼠身体任一部位均未发生寒颤;20 mL冰袋组大鼠发生轻度寒颤,表现为竖毛,头、颈部颤抖,伴或不伴上肢颤抖,发生轻度寒颤的平均肛温阈值为37.25℃,轻度寒颤发生率为100%;40 mL冰袋组大鼠发生重度寒颤,表现为竖毛,头、颈部、四肢和躯干均剧烈颤抖,尾巴肌张力增强,发生重度寒颤的平均肛温阈值为37.07℃,重度寒颤发生率为90%.结论对高热大鼠进行冰袋降温干预可以构建出较为理想的无寒颤、轻度寒颤、重度寒颤模型.
推荐文章
一种模拟大鼠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创伤性颅脑损伤
控制性脑皮质撞击
磁共振成像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不同程度大鼠冻伤模型的构建
冻伤
动物模型
大鼠
不同程度
皮肤
不同程度铅中毒大鼠模型的制备
铅中毒
动物模型
大鼠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和评价方法的改良
大鼠
心肌梗死模型
方法
改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热大鼠不同程度寒颤模型的构建
来源期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寒颤 模型 不同程度 高热大鼠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3
字数 35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0.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华萍 19 228 7.0 15.0
2 吴冠虹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10 37 5.0 5.0
3 吴冬梅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11 23 3.0 4.0
4 郑翠红 28 174 7.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寒颤
模型
不同程度
高热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月刊
1671-7856
11-4822/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63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250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