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岩溶地区隧道建设重大安全隐患的隐伏溶洞,易造成突水涌泥、坍塌和沉陷等严重事故,但对相关的风险辨识预警理论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通过案例统计与理论分析,将隐伏溶洞致险因子划分为地质因素与施工因素两类,其中,地质因素包括:隐伏溶洞相对隧道所处方位、充填物类型与状况、溶洞与隧道间距、围岩等级和溶洞规模等五项;施工因素包括: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监测两项.基于致险因子与岩溶隧道施工事故的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致险因子的常权重值,并考虑到不同岩溶隧道的差异,在常权重基础上提出了变权重算法.针对岩溶隧道安全事故系统演化规律,确定致险因子评估取值范围,并给出了隐伏溶洞风险评估等级划分标准.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文章所建风险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推荐文章
武汉地铁隧道与隐伏溶洞的安全距离研究
隐伏溶洞
地铁隧道
安全距离
正交试验
方差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含煤公路隧道施工瓦斯突出安全风险评估
隧道工程
瓦斯突出
云模型
评估指标
风险评估
施工安全
地铁区间暗挖隧道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暗挖隧道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风险管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隐伏溶洞对隧道施工安全影响的风险评估体系
来源期刊 现代隧道技术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岩溶隧道 隐伏溶洞 致险因子 权重 风险评估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7
页数 7页 分类号 U458.1
字数 52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07/j.cnki.mtt.2017.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亚东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6 461 13.0 19.0
5 方超 6 18 2.0 4.0
6 李硕标 4 12 2.0 3.0
7 丁文强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0)
共引文献  (349)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隧道
隐伏溶洞
致险因子
权重
风险评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隧道技术
双月刊
1009-6582
51-1600/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古楠街97号
62-197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7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09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