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名山河流域不同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名山河流域3种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7.50~34.70 g/kg之间,含量高低表现为水稻土>黄壤>紫色土,水稻土含量分别是黄壤和紫色土的1.32,1.39倍;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看,水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旱地、茶园和果园,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R2=0.884 6);(2)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中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稻土>黄壤>紫色土,下层土壤(20-40 cm)有机碳含量为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分布具有相似规律;(3)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大小关系表现为水田>旱地>果园>茶园,下层土壤(20-40 cm)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水田>果园>茶园>旱地,水田表层、下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地高于旱地、果园、茶园,再次证明活性有机碳是表征有机碳特性的重要指标;(4)3种类型土壤的团聚体在不同的利用方式下的有机碳含量表现出随着土壤剖面加深而降低的趋势,土壤团聚体的单位有机碳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各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综上可知,土壤类型的差异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对土壤有机碳及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及分布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推荐文章
滇中尖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土壤微生物有机碳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地利用类型
名山河流域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的组成特征
腐殖质
名山河流域
土壤类型
团聚体
栗钙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和无机碳剖面分布特征
栗钙土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碳含量
碳密度
岩溶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岩溶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粗颗粒有机碳
土壤细颗粒有机碳
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名山河流域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 名山河流域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4-230,238
页数 8页 分类号 S153.6
字数 66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7.03.0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建国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138 2131 24.0 40.0
2 李欣雨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 8 30 3.0 5.0
3 宋承远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6 21 2.0 4.0
4 李琳佳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6 21 2.0 4.0
5 鄢广奎 3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04)
共引文献  (572)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59)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3(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05(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6(6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9)
2007(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8(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9(4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11(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2(3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3(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
名山河流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