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miR-34c的表达以及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组织标本,采用RNA核酸印迹法检测miR-34c的表达,同时检测31例来源于整形外科的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作对照,分析miR-34c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灶数目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R-34c在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iR-34c低表达与临床分期(P<0.05)、病灶数目(P<0.05)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iR-34c可能以抑癌基因的方式参与恶性黑素瘤的发生与发展,检测miR-34c的表达水平可能会为恶性黑素瘤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miR-34c有可能成为靶向药物作用的靶点.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皮肤恶性黑素瘤miR-34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微小RNA 恶性黑素瘤 抑癌基因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肿瘤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9-55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188/j.1671-8852.2017.0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柳青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154 263 7.0 9.0
2 董碧麟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30 50 4.0 6.0
3 李东升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53 182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小RNA
恶性黑素瘤
抑癌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8852
42-1677/R
大16开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楼前楼6楼东侧
38-403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4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