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黄土高原旱塬区冬小麦地4种覆盖方式下(无覆盖对照处理(CK)、全生育期9 000 kg/hm2秸秆覆盖(M1)、全生育期4 500 kg/hm2秸秆覆盖(M2)和夏闲期9 000 kg/hm2秸秆覆盖(SM))土壤的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探讨不同秸秆覆方式对冬小麦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以及各组分之间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较CK(无覆盖对照)处理,M1(全生育期9 000 kg/hm2)、M2(全生育期4 500 kg/hm2)和SM(夏闲期9 000 kg/hm2)处理,均显著增加0-10 cm和10 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潜在矿化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p<0.05),而20-40 cm土层差异不明显,其中M1(全生育期9 00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SM(夏闲期9 000 kg/hm2)处理作用相对较弱.(2)不同覆盖方式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潜在矿化碳和颗粒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比例,土壤微生物量碳、潜在矿化碳和颗粒有机碳的相对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96%~3.31%,2.83%~3.78%,18.13%~37.25%.(3)各覆盖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都随着土层的逐渐深入而下降,且土层越深,变化越趋于缓慢.(4)不同覆盖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两两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颗粒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潜在矿化碳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847,0.700,0.614,可见微生物量碳、潜在矿化碳、颗粒有机碳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土壤有机碳的贮存量.综上所述,稽秆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具有增加效应,全生育期9 000 kg/hm2秸秆覆盖方式实际运用价值较高.颗粒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更能反映土壤有机碳的早期变化,是土壤肥力变化更加敏感的指标.
推荐文章
秸秆和地膜覆盖条件下玉米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生长季动态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有机碳
碳组分
春玉米
生育期
秸秆覆盖对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作物产量及经济-环境效益的影响
旱作冬小麦
秸秆覆盖
土壤呼吸
产量
经济-环境效益
灌溉与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小气候特征
灌溉
秸秆覆盖
冬小麦
小气候
有机物料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室 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秸秆还田
菌渣
牛粪
减氮
冬小麦田
温室气体
产量
全球增温潜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土壤总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潜在矿化碳 颗粒有机碳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7-192
页数 6页 分类号 S153.6+2
字数 59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7.03.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俊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51 689 14.0 24.0
2 毛海兰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4 44 4.0 4.0
3 付鑫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16 143 8.0 11.0
4 李蓉蓉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6 82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5)
共引文献  (415)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1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3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覆盖
土壤总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潜在矿化碳
颗粒有机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