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中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含有丰富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证据,被认为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天然场所.适逢近阶段同源花岗岩谱系填图方案在造山带岩浆混合(浆混)花岗岩图区实践时深受质疑,本研究以东昆仑加鲁河地区浆混花岗岩为例,开展浆混花岗岩区专题填图试点工作,旨在探索一套适合浆混花岗岩填图的岩石单位划分方案.从野外地质、岩相学、岩石和矿物化学等不同角度论证了加鲁河花岗闪长岩及其内部包体形成于开放体系下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在填图工作中,将图区内的岩浆岩划分为浆混花岗岩和非浆混花岗岩2个超单元.以岩浆混合作用为理论依据,将浆混花岗岩超单元划分为基性端元、酸性端元和浆混产物3个二级单位,对于2个端元岩石单位按照其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差异(岩浆演化导致)再次划分最基本岩石单位——侵入体,对于浆混产物单位,建议可按照岩浆混合程度差异或者内部包体变化规律灵活划分基本岩石单位——浆混体.由此建立了一套可与同源花岗岩谱系单位相兼容的浆混花岗岩谱系单位划分方案,为岩浆混合花岗岩区开展填图工作提供了初步探索方案.
推荐文章
云南北衙地区矿产地质专题填图方法初探
专题填图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思路和方法
云南北衙
同源花岗岩谱系填图——内蒙古二连宝德尔石林花岗岩填图试点
同源花岗岩
谱系填图
单元-超单元
填图试点
区域地质调查
侵入岩填图方法体系及专题研究
中酸性花岗岩体
中性-基性-超基性岩体
等级体制单位
岩浆系统
构造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浆混花岗岩专题填图方法初探——以东昆仑加鲁河地区为例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岩浆混合作用 浆混花岗岩 填图方法 包体 东昆仑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71-1986
页数 16页 分类号 P623|P588.12+1
字数 175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17.1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熊富浩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6 49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1)
共引文献  (731)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2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6(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3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3(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浆混合作用
浆混花岗岩
填图方法
包体
东昆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