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摘要:
低影响开发(LID)可以较有效地修复传统的雨洪排泄及输送系统所破坏的水文机制,本文以桐庐县瑶琳嘉苑小区为研究区域,建立SWMM模型,对该小区城市化后以及加入了植被浅沟之后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雨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并且通过改变植被浅沟的布设位置与管道出口断面的位置分析比较植被浅沟的效果,对植被浅沟的减灾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浅沟的减灾效果在低重现期下较为明显,且植被浅沟的减灾效果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降低,当降雨重现期增加到一定值时,植被浅沟则失去了作用;当植被浅沟的布设位置距离管道出口断面较近时,减灾效果较为明显,当植被浅沟距离出口断面较远时,减灾效果下降.
推荐文章
植被渗透浅沟对城市暴雨径流的调蓄效应
植被浅沟
植被渗透浅沟
城市暴雨径流
调蓄效应
低影响
红壤区林地浅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植被类型
浅沟
红壤区
浅沟侵蚀过程及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浅沟
侵蚀过程
模型
加强的研究领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植被浅沟的涝灾减灾补偿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植被浅沟 低影响开发 SWMM模型 布设方式 减灾效果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水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3
页数 6页 分类号 TV121+.2|TU99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05/j.issn.1672-643X.2017.04.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成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24 97 5.0 9.0
2 郝曼秋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5 11 2.0 3.0
3 俞芳琴 15 33 4.0 5.0
4 张家立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3 14 2.0 3.0
5 赵勇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4)
共引文献  (22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2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被浅沟
低影响开发
SWMM模型
布设方式
减灾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2-643X
61-1413/TV
大16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2号
199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5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02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