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人工湿地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植物构成及其组合模式是影响湿地污染消纳能力的关键.以湖南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区,通过人工湿地小区试验,选取对氮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浮水植物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为主要植物,分别与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灯芯草(Juncus effusus)、野芋头(Calla palustris)、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构成不同的植物组合模式,研究其对农村污水(COD:56.34~109.41 mg·L-1、TN:21.11~33.24 mg·L-1、TP:3.36~5.74 mg·L-1)的净化效果,旨为亚热带丘陵区农村污水人工湿地生态治理工程提供参数依据.结果表明,观测期内(7—11月),野芋头组合对COD去除效果最好,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为21.24 mg·L-1,平均去除率为72.9%.铜钱草组合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TN平均质量浓度为3.52 mg·L-1,平均去除率达到84.9%.梭鱼草组合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TP平均质量浓度为0.22 mg·L-1,平均去除率达到95.2%.各植物组合氮磷积累量分别在12.43~30.87 g·m-2和0.99~4.69 g·m-2之间,梭鱼草组合氮磷积累量最大(8月:N 30.87 g·m-2和11月:P 4.69 g·m-2).植物吸收占总氮磷去除的比例分别为17.3%~27.8%和10.3%~16.7%,其中,以梭鱼草组合对氮磷的吸收比例最大,野芋头组合吸收比例最小.综合而言,绿狐尾藻与梭鱼草组合为研究区最佳湿地水生植物组合模式.
推荐文章
水生植物刈割对生态沟渠中氮、磷拦截的影响
生态沟渠
刈割
氮磷拦截
去除效率
中亚热带丘陵红壤区森林演替典型阶段土壤氮磷有效性
土壤养分供应
PVC顶盖埋管法
Hedley磷分级法
森林演替
中亚热带地区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季节性干旱
成因
发生规律
红壤丘陵区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的初步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
能量平衡
净辐射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土壤热通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热带丘陵区湿地水生植物组合模式拦截氮磷的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亚热带丘陵区 水生植物 组合模式 人工湿地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7-1583
页数 7页 分类号 X173
字数 71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7.09.01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2)
共引文献  (438)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99)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2(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亚热带丘陵区
水生植物
组合模式
人工湿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