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江西科学       
摘要:
在千烟洲站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非均匀下垫面能量通量各个组成部分的日变化进程.本站能量平衡在冬季以感热通量为主,从春季开始树木进入生长季,以潜热通量为主.测站净辐射最高值冬季可达474.8 W@m-2,春季达723.1 W@m-2.感热通量在冬季最大值达278.68W@m-2,春季达305.02W@m-2.潜热通量在冬季最大值123.84W@m-2,春季最高达402.04W@m-2.土壤热通量一般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5:30,最低值则出现在清晨7:00~8:00.本站的能量平衡率一般在60%~98%.能量不闭合的原因初步认为有两个方面:①测定源的面积可能有误差;②忽略了水平对流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推荐文章
亚热带丘陵区稻田周边氨气干沉降研究
氨气
干沉降
氮沉降
氨挥发
稻田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判别研究
农业气象学
季节性干旱
土壤水分平衡
土壤干旱指数模型
土壤相对湿度指数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水分管理
南亚热带
丘陵赤红壤区
可持续发展
水分管理技术和措施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水分管理探讨
南亚热带
丘陵赤红壤区
可持续发展
土壤水分管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江西科学 学科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能量平衡 净辐射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土壤热通量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3-188
页数 6页 分类号 P42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3679.2003.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琪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1 1369 21.0 36.0
2 沈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 295 8.0 8.0
3 刘允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3 1375 22.0 33.0
4 宋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2 348 9.0 12.0
5 陈永瑞 1 2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72)
二级引证文献  (219)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8(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2(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3(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4(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6(3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7(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涡度相关技术
能量平衡
净辐射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土壤热通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科学
双月刊
1001-3679
36-1093/N
大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8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