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纤检       
摘要:
本文研究了机采棉加工过程中棉纤维长度、短纤维含量随加工工序的变化情况.棉花加工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分离皮棉与棉籽及清理杂质.清理杂质可提升皮棉的品质,提高棉花定级、定价;但杂质清理过程也会造成棉花纤维损伤、棉纤维平均长度下降、短纤维比重升高等.本研究以新疆地区机采棉为研究对象,选用当前主流的锯齿加工设备,在每道工序前后设置取样点,以HVI 1000检测每道工序前后的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及短纤维指数这3个重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现行锯齿加工系统对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及短纤维指数的绝对值或相对值影响不大,但从统计学角度看变化显著.
推荐文章
精梳机给棉工艺对短纤维排除效果的影响
精梳机
前进给棉
后退给棉
给棉长度
重复梳理次数
短纤维排除率
机采棉轧花皮清道数对棉纤维性能影响分析
新疆机采棉
轧花工艺
皮清道数
气流皮清
锯齿皮清
平均长度
短纤指数
棉纤维长度分布测量仪器的开发探讨
棉纤维
长度分布测量
仪器开发
叶源限制对高品质棉纤维长度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品质棉
叶源限制
纤维长度
生理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机采棉加工过程对棉纤维长度及短纤维指数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纤检 学科
关键词 机采棉 棉纤维长度 长度整齐度 短纤维指数 HVI1000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纤纺·广角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130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466.2017.12.04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守东 安徽财经大学棉花工程研究所 39 46 3.0 4.0
2 刘从九 安徽财经大学棉花工程研究所 65 253 8.0 14.0
3 常郝 54 84 4.0 7.0
4 李浩 28 26 3.0 3.0
5 梁后军 31 11 2.0 2.0
6 谢睿 23 6 2.0 2.0
7 周万怀 17 1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机采棉
棉纤维长度
长度整齐度
短纤维指数
HVI1000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纤检
月刊
1671-4466
11-4772/T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45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0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