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摘要:
海拔是影响森林类型分布及其更新的重要生态因子,研究海拔梯度上森林更新的变化,对不同海拔梯度的森林经营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红松母树林群落的天然更新为研究对象,在小兴安岭地区东折棱河林业经营所56号林班,以连续小梯度海拔变化,沿林班内山坡下部、中下部、中部3个坡位,设置12块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无人为干扰条件下,随海拔梯度升高,林内针、阔叶树总株数逐增,立木层(红松、臭冷杉、鱼鳞云杉等)针叶树逐渐取代伴生阔叶树(青楷槭、花楷械、黄桦、白桦等);林冠下层,针、阔叶树更新苗株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针叶树更新苗数量与阔叶树差距逐渐缩小,在海拔447 m时,针叶树更新数量首次超过阔叶树更新数量.(2)有人为干扰条件下,立木层林木稀疏,林内针、阔叶树更新不良,样地H主要树种更新频度均为0,林窗下以阔叶树更新为主(样地F、I仅有1种更新苗,分别为花楷槭与青楷槭),红松仅有极少幼树存在.(3)随着海拔梯度升高,红松断面积组成与重要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保持稳定增长,红松群落优势更加明显.(4)海拔变化对立木层红松分布格局无明显影响,低海拔区红松无更新或更新极少且呈随机分布,中海拔区红松更新良好且多呈聚集分布,在演替过程中,最终以随机分布进入主林层.
推荐文章
东折棱河森林经营所红松混交林的天然更新
东折棱河
红松
天然更新
生态因子
灰色分析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森林天然更新条件的研究
森林天然更新
红松
红松阔叶混交林
海拔对油松天然更新和胸径生长的影响
油松
天然更新
海拔
胸径
年平均生长量
红松人工林冠下水曲柳天然更新的最适生境
水曲柳
冠下天然更新
立地因子
层次分析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松林天然更新对连续小梯度海拔变化的响应
来源期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原始红松林 小梯度海拔 天然更新 空间格局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791.247.0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景文 70 880 17.0 27.0
2 龙婷 6 29 3.0 5.0
3 张凡兵 3 16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3)
共引文献  (541)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8)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0(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2(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4(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5(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7(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8(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9(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兴安岭
原始红松林
小梯度海拔
天然更新
空间格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月刊
1000-5382
23-1268/S
大16开
195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3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80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