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基于厚壁带肋通道蒸汽冷却实验数据,发展了含有内热源项的耦合传热计算方法,研究了雷诺数、热流密度和湍流度对厚壁矩形带肋通道内蒸汽流动及传热特性的影响,同时对比了耦合传热方法和只计算流体域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努塞尔数与雷诺数、热流密度和湍流度之间进行数值拟合,得到了厚壁带肋通道的传热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含有内热源项的耦合传热计算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厚壁带肋通道内蒸汽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只计算流体域模型对传热系数的预测较耦合传热模型低10%;热流密度对厚壁带肋通道蒸汽摩擦和传热特性的影响较小,高热流密度使得壁面传热效果变差;雷诺数从10 000~90 000变化时,平均传热系数和综合传热因子分别提高了76%和63%,而湍流度从3%~15%变化时,平均传热系数提高了大约24%,综合传热因子提高了19.8%.该研究可为未来重型燃机叶片冷却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脉动热管
传热性能
可视化研究
ZigZag微通道内S-CO2流动传热性能分析
ZigZag微通道
ZigZag角度
单位周期流道轴向长度
传热性能
阻力系数
复合中空热管传热性能研究
复合中空热管
余热回收
节能
强化传热
平行轴旋转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
旋转
热管
强化传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蒸汽冷却厚壁通道传热性能的耦合传热研究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带肋通道 蒸汽冷却 传热性能 耦合传热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8,62
页数 8页 分类号 TK4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1709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建民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06 2872 25.0 37.0
2 席雷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 1 1.0 1.0
3 徐亮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9 46 4.0 6.0
4 赵振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18 1.0 3.0
5 王明森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带肋通道
蒸汽冷却
传热性能
耦合传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