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分析全株玉米青贮发酵期间和暴露空气后的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监测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动态变化.试验分别在3个发酵时期取样,即青贮第5天(F5组)、青贮第40天(F40组)和青贮40 d开袋暴露空气后第3天(A3组),每次取3袋作为3个重复.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测定全株玉米青贮发酵期间和暴露空气后微生物的16S rDNA V3~V4区序列,比较3个发酵时期样品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信息,通过Alpha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考察和比较全株玉米青贮发酵期间和暴露空气后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全株玉米经过40 d的青贮发酵,可使pH及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下降(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且发酵40 d后短时间开袋暴露空气对其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无显著影响(P>0.05).3组样本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共获得122371条高质量有效序列,聚类为239个操作分类单元,经分类学鉴定分属16个门,163个属.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始终占优势地位,其丰度在F5、F40和A3组中分别为57.57%、74.65%、78.82%,呈增长趋势.发酵前期(F5组)、发酵后期(F40组)和开袋期(A3组)优势菌属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其丰度分别为49.78%、64.46%和45.34%,但在开袋期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的比例上升明显,至28.46%.综上,全株玉米青贮自然发酵升高了产乳酸乳杆菌属的丰度,有利于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品质,但开袋暴露空气3d对全株玉米青贮的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而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全面了解全株玉米青贮期间和暴露空气后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丰度上的变化.
推荐文章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
肠道微生物群
野生动物
环境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生态学管窥
未培养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基因组
基因组文库
微生物生态作用
宏基因组学揭示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
宏基因组学
瘤胃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技术在开发未培养环境微生物基因资源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
未培养微生物
核酸提取
宏基因组文库构建
宏基因组文库筛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检测全株玉米青贮期间和暴露空气后的微生物多样性
来源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青贮 全株玉米 宏基因组学 微生物多样性 发酵品质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50-3760
页数 11页 分类号 S816.5
字数 856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思珍 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92 357 10.0 15.0
2 牛化欣 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55 241 8.0 13.0
3 常杰 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43 206 7.0 12.0
4 胡宗福 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45 189 7.0 12.0
5 萨仁呼 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 2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8)
共引文献  (174)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18)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9)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贮
全株玉米
宏基因组学
微生物多样性
发酵品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物营养学报
月刊
1006-267X
11-5461/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57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578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