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虽然介质包覆的金属纳米颗粒已经在试验中频繁应用到太阳能电池中,通过减少金属表面激子的猝灭和电荷的复合来提高电池性能.但是基本没有理论研究工作去解释金属颗粒的介质包覆层是如何影响器件的光学性能.本文从理论计算角度研究了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球掺杂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中对活性层的光捕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入射的条件下,在350 nm到850 nm的波段内,加入包覆Ag纳米球的最优器件的活性层对标准太阳光谱(AM 1.5)积分后的光吸收率达到81.5%.与等效的平板结构相比,活性层的光吸收增强了9.54%.具体的场分布的分析得到光吸收增强原因主要是偶极共振、表面等离激元激发以及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所致.经过对结构参数的研究,发现了介质包覆层越薄,增强效果越明显;包覆的介质层的折射率对光吸收性能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推荐文章
纳米球和核壳纳米球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增强效果的研究
有机太阳能电池
光吸收增强
金属纳米球
介质纳米球
核壳纳米球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光吸收
真空蒸发法
银纳米颗粒
纳米银增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吸收的研究
纳米银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时域有限差分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纳米二氧化硅包覆颜料黄的研究
有机颜料
纳米二氧化硅
润湿性
耐候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掺杂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球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提高的研究
来源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金属球 介质包覆 光吸收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22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615
字数 116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名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4 5 1.0 2.0
2 张叶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9 7 2.0 2.0
3 任静琨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机太阳能电池
金属球
介质包覆
光吸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工晶体学报
月刊
1000-985X
11-2637/O7
16开
北京朝阳区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北京733信箱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2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8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