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利用MSC/Nastran软件求解了某商用车白车身刚度及灵敏度,获得了关重模块如覆盖件、纵梁、横梁等对白车身弯扭刚度的贡献比,发现横梁模块对扭转刚度的贡献明显偏低,仅为0.79%.对比分析不同横梁接头形式对车身刚度性能的影响,并对接头形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改变横梁接头形式对车身扭转刚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弯曲刚度;采用分段式接头时白车身刚度性能最好;接头优化后横梁模块的扭转刚度贡献比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达到4.68%.以某相近车型为例,改进横梁及其接头形式,实现了刚度性能的提升与重量的降低,验证了接头优化对整车刚度性能提升的正确性及通用性,为横梁接头的结构优化设计和整车性能提升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基于梁与接头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刚度模态优化
参数化设计
灵敏度分析
结构刚化
接头
梁单元
激光焊接技术在一汽-大众白车身焊接中的应用
激光焊接
激光钎焊
质量检测
白车身激光焊接
基于拓扑优化的电动汽车白车身优化设计
拓扑优化
遗传算法
电动汽车
白车身
白车身激光熔焊接头设计型式与质量评价标准
车身
激光焊
接头型式
评价标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横梁接头形式优化及其在白车身性能提升上的应用
来源期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白车身 横梁接头 车身扭转刚度 车身弯曲刚度 灵敏度分析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机械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
页数 8页 分类号 U463.8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39/j.cnki.hdxbzkb.2017.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辉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4 1951 27.0 39.0
2 刘志文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73 444 11.0 17.0
3 郭鹏程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19 106 7.0 9.0
4 王震虎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20 85 5.0 8.0
5 方向东 5 44 3.0 5.0
6 张晓静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车身
横梁接头
车身扭转刚度
车身弯曲刚度
灵敏度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674-2974
43-1061/N
16开
195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194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