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微创、有效、重复性好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动物模型.方法:制备正常对照组和SAH组大鼠,每组12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后EBI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动物脑组织大体标本,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t=12.37,P<0.01),蛛网膜下腔可见弥漫性分布的血液或血凝块,脑含水量(t=-9.04,P<0.01)及血脑屏障通透性(t=-38.70,P<0.01)明显增加.结论: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可成功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模型.
推荐文章
DETA/NO降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微血管痉挛及早期脑损伤作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微血管痉挛
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
一氧化氮
坏死性凋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
坏死性凋亡
早期脑损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大鼠
Caspase-3抑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作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损伤
Caspase-3
调亡
叔丁基对二苯酚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tBHQ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脑水肿指数
凋亡指数
坏死指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模型
来源期刊 临床医药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血管内穿刺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1-2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51.1
字数 150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为民 39 167 7.0 11.0
2 王荔 67 284 10.0 14.0
3 孙新刚 13 17 3.0 3.0
4 王改青 30 107 5.0 8.0
5 马乾 6 16 3.0 3.0
6 侯亚芝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血管内穿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医药实践
月刊
1671-8631
14-1300/R
大16开
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22-39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5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51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