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历史上屡有异邦人士亲身踏访禹域,其中不乏有心之人将见闻感受付诸纸笔,撰文纪行.考虑到此类材料的政治意涵与文类属性,本文采用“中国行纪”的概念指称明治时代日本人结合亲身踏访禹域体验撰写的纪行文字.(1)本文讨论之日本明治(1868-1912)在时段上与中国晚清大致相当.不到五十年里,两国都经历了翻天覆地但又截然相反的变动.也就是说,在日本不断进步、日趋兴盛的同时,中国却世风日下,走向衰颓.一百多年前日本汉学者的中国行纪从异域邻人的角度为今人理解与进入晚清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将主要讨论明治三大汉文中国行纪,即竹添进一郎《栈云峡雨日记》、冈千仞《观光纪游》与山本宪《燕山楚水纪游》.(2)上述三书都是明治时代日本人对中国的旅行书写,显示出日本汉文中国行纪逐渐走向尽头的趋势.一方面,它们不仅影响到许多同代及其后大正、昭和时期的中国行纪,而且行纪文体的亲历性与权威性也使其对于近代日本人中国认识的转变与形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位作者都是受到过传统旧式教育的汉学者,通过写作传达出亲历中国后想象与现实的落差,又以文学家的笔调记录了晚清社会政治与士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与知识转型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他们的行程规划与风物描摹继承了中国文化传统,作品反映出的时代见解则在中国古人行纪文学中较为罕见,与清朝文士交流互动时的笔谈活动又是仅见于汉文化圈的特殊现象.植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拟从明治汉文中国行纪的角度讨论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摄取与创新.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行纪·旅行书写·汉文笔谈——兼论明治汉学者对中国文学文化的摄取和创新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中国 旅行 书写 学者 文学中 中日文化交流 摄取 日本人 明治时代 栈云峡雨日记 晚清 知识转型 社会政治 研究视角 文化传统 特殊现象 人的角度 旧式教育 近代 交流互动
年,卷(期) 2017,(7) 所属期刊栏目 史论[图像与历史视野中的现代文学研究专辑(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04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杨曦 山东大学文学院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
旅行
书写
学者
文学中
中日文化交流
摄取
日本人
明治时代
栈云峡雨日记
晚清
知识转型
社会政治
研究视角
文化传统
特殊现象
人的角度
旧式教育
近代
交流互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