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真空电子束蒸发技术及后续热氧化技术,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金属铜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别表征了所制备的金属铜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元素组成.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及拉曼光谱仪分别分析了所制备的金属铜薄膜的吸收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活性.随着膜厚的增加,退火后的薄膜样品由非晶态转变为(111)面择优生长的多晶态,且其吸收边发生红移.当退火温度为200 ℃、退火时间为60 min时,能够获得单一相的纳米氧化亚铜(Cu2O)薄膜.薄膜样品SERS活性随纳米Cu2O薄膜吸光度的增大而增强.
推荐文章
Cu2O/Ag纳米复合物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氧化亚铜
银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ZnO/Cu2O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ZnO纳米棒阵列
Cu2O
异质结
水热法
纳米级Cu2O的制备与其光催化性能
Cu2O
光催化降解
罗丹明B
染料
纳米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Cu2O薄膜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来源期刊 光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材料 薄膜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活性 纳米Cu2O薄膜 真空电子束蒸发 热氧化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25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B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AOS201737.0816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大伟 117 391 11.0 15.0
2 陶春先 21 38 3.0 5.0
3 洪瑞金 19 27 2.0 4.0
4 王进霞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材料
薄膜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活性
纳米Cu2O薄膜
真空电子束蒸发
热氧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学报
半月刊
0253-2239
31-1252/O4
大16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800-211信箱)
4-29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61
总下载数(次)
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