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发现肿瘤抑制基因p53与大肠癌关系密切.p53基因包含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p53(wild type p53,wtp53)是一种抑癌基因,可以通过与B淋巴细胞瘤-2(B-cel Lymphoma-2,BCL-2)家族蛋白直接结合,促使细胞凋亡.也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修复DNA损伤片段、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炎症反应和调控细胞自噬作用等产生抑癌作用,而突变型p53(mutant type p53,mtp53)可以通过对野生型p53蛋白负性调控抑制野生型p53的抑癌作用,也可诱导使染色体不稳定,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野生型p53的半衰期太短,大约半小时左右,常规免疫组化法不能检测到;而突变型p53的结构发生改变,其半衰期延长,可达数小时之久,可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到,因此当检测到组织中p53蛋白高表达时,均为突变型p53.现对突变型p53与大肠癌的关系作一阐述.
推荐文章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检测P5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循环肿瘤细胞
大肠癌
P53基因
外科手术
门静脉血K-ras与p53基因突变预测大肠癌肝脏微转移
大肠癌 肝转移 门静脉 K-ras、p53
p21WAF1/CIP1基因及p53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及意义
大肠癌
p21WAF1/CIP1基因
p5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53基因及其突变在大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继续医学教育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抑癌基因 基因 基因突变 大肠癌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3-1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5.3
字数 21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6763.2017.06.07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光明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5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抑癌基因
基因
基因突变
大肠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继续医学教育
月刊
1004-6763
12-1206/G4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30号4层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25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295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