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CT小肠造影(CTE)检查与术中探查结果相比对克罗恩病(CD)患者梗阻、瘘及脓肿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临床、 内镜、 影像学、 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76例CD患者的术前CTE资料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SI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64排双源CT机行全腹平扫加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扫描结束后将动脉期及静脉期图像采用1.0 mm薄层重建,在MMWP 4.0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将CTE结果与患者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CTE对梗阻、瘘及脓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及准确率.结果 176例CD患者中男122例,女54例,平均年龄29(18~65)岁,平均病程为48(1~240)月,CT检查距手术间隔时间为16(1~30)d,体质指数平均17.8(10.8~34.7)kg/m2,26例(14.8%)患者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全组单独回肠受累23例(13.1%),单独结肠受累19例(10.8%),同时累及回结肠126例(71.6%),上消化道受累8例(4.5%).术前CTE检查共发现小肠病变199处,其中梗阻131处(65.8%),瘘管形成42处(21.1%),脓肿26处(13.1%);而术中探查共发现小肠病变235处,其中梗阻133处(56.6%),瘘管形成74处(31.5%),脓肿28处(11.9%).因术中探查新发现而改变手术方式者29例(16.5%).CTE术前对梗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78.8%、86.9%和78.0%;对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83.8%、79.1%、67.5%和90.4%;对脓肿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6.2%、98.0%、90.1%和99.3%.结论 术前CTE可有效评估CD梗阻、瘘及脓肿病变,与术中探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脓肿的准确性高,可作为CD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