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替诺福韦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替诺福韦与BSA的结合反应,分别测定其荧光强度,根据Stern-Volmer方程等公式计算动态猝灭常数(KSV)、表观猝灭常数(Kq)、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n)和热力学焓变(ΔH)、自由能变(ΔG)、熵变(ΔS),并运用Sybyl 6.7 Flex X模块建立这3种药物与BSA的分子对接模型.结果:3种药物与BSA相互作用的Kq均大于2.0×1010 L/(mol·s),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n均接近于1,其热力学函数ΔG<0、ΔS<0、ΔH<0.分子对接模型显示,3种药物主要与BSA的Sudlow部位Ⅰ亚结构域发生结合.结论:3种药物与BS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荧光猝灭方式以静态猝灭为主,结合反应为自发分子作用过程,结合作用力均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荧光试验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一致,两者可相互补充.
推荐文章
分子光谱法研究恩替卡韦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恩替卡韦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圆二色谱
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法研究
依诺沙星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替诺福韦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药房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拉米夫定 依非韦伦 替诺福韦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分子对接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3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57.3|R978.7
字数 37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7.01.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荣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药剂科 9 57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6)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拉米夫定
依非韦伦
替诺福韦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分子对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房
半月刊
1001-0408
50-1055/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78-33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241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17300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