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吸收特性是水体重要的光学特性,也是建立水色反演分析模型的基本参数.本文利用2011年6、9、10月在二龙湖和2012年10月在东辽河的实测数据,通过测定水体营养水平和颗粒物、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等光学活性物质的吸收系数,分析了东辽河河湖的光学物质吸收特性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二龙湖水体9月处于富营养状态,6月营养水平较低,10月则处于中营养水平;东辽河随采样点位置的差异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水体各组分的吸收系数均随营养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大.6、10月二龙湖水体总悬浮颗粒物吸收光谱与非色素颗粒物吸收光谱相似,在总吸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CDOM;9月总悬浮颗粒物吸收光谱则与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类似,浮游植物的吸收对总吸收的贡献率最大.6、9月二龙湖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440)]与总磷(TP)呈正相关,6月二龙湖aph(440)与溶解有机碳(DOC)呈正相关,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ad(440)]仅与叶绿素a浓度(Chl a)具有相关性.二龙湖(9月)与东辽河aph(675)均与Chl a、卡尔森指数(TLI)相关性较好.东辽河流域的河湖水体光学特性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东辽河水体的浮游植物吸收光谱曲线展现出了两种不同类型,浮游植物、非藻类颗粒物、CDOM的贡献率随采样点的不同而相差较大;营养水平较高的9月二龙湖与东辽河水体浮游植物主导了水体光谱吸收,而在二龙湖营养水平较低的月份中(6、10月),颗粒物与CDOM共同主导水体光谱吸收;6月二龙湖与10月东辽河水体CDOM的组成为大分子颗粒物,而9与10月其组成更趋向于小分子颗粒物.
推荐文章
东辽河流域未来降雨和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气候变化趋势
分析
东辽河流域
辽河水体光学吸收特性的季节变化
辽河
吸收特性
颗粒物
CDOM
季节变化
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空间分析
指标体系
水生态功能分区
东辽河流域
东辽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影响的研究
SWAT模型
CLUE-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东辽河流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辽河流域河湖光学吸收特性的季节变化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二龙湖 东辽河 吸收特性 颗粒物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13-2023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7/j.1001-9332.201706.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邵田田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7 18 3.0 4.0
2 宋炎炎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2 9 2.0 2.0
6 苏东辉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2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0)
共引文献  (224)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8)
二级引证文献  (9)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4(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5(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6(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龙湖
东辽河
吸收特性
颗粒物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