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微动力负压技术的真空压差形成过程,为微动力负压技术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压缩性聚乙烯醇泡沫材料贴膜密封后吸液局部封闭空间负压压差形成及其负压值变化过程,并将微动力负压技术应用于右耳创面坏死病灶切除患者的创面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聚乙烯醇泡沫材料吸液膨胀过程中将医用黏胶贴膜抬高,局部封闭空间体积越来越大,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局部真空负压,测得的最大负压范围为-110~-200 Pa,平均最大负压值为-132.7 Pa;应用该技术治疗创面后,患者愈合良好.结论:该技术的作用原理可靠,相对于其他传统技术和产品临床操作更加方便,有望为临床上各种难治性创面的伤口愈合开辟一条可供选择的新途径.
推荐文章
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在烧伤难愈创面的临床预后分析
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
烧伤难愈创面
临床预后
压差式膨化技术及其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压差式膨化
农产品加工
研究进展
真空差压医用负压吸引溢液报警及控制装置的设计
负压吸引
溢出
差压
提示
报警
控制
负压排污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负压排污泥技术
结构
原理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动力负压技术的真空压差形成过程及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医疗卫生装备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微动力负压技术 创面治疗 压缩材料 吸液膨胀 聚乙烯醇泡沫材料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设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18|R64
字数 23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87/J.ISSN1003-8868.2017.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昕 28 65 4.0 5.0
2 马承华 36 79 5.0 6.0
3 程广斌 49 81 4.0 5.0
4 朱新生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5)
共引文献  (25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6)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4(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动力负压技术
创面治疗
压缩材料
吸液膨胀
聚乙烯醇泡沫材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疗卫生装备
月刊
1003-8868
12-1053/R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万东路106号
6-3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99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524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