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给予Bannister's颈动脉引流法以建立大鼠脑缺血的动物模型.针刺组造模7d后,在大鼠保持清醒的状况下,固定于自制鼠架上,予以百会穴平刺2 mm,捻转1 min增强针感,留针20 min;水沟穴点刺1 mm,捻转1 min增强针感,不留针;每日1次,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其余两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至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情况、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海马脑细胞凋亡百分率、椎体细胞数、血管内生长因子表达水平、血管密度、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un N-ternuial kinase,p-JNK)以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1/2)蛋白表达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后7d、治疗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数较低;与治疗后7d比较,治疗后14 d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高,锥体细胞存活数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低,锥体细胞存活数较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以及血管密度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VEGF蛋白表达以及血管密度较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p-JNK、p-ERK1/2蛋白表达较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p-JNK蛋白表达较低,p-ERK1/2蛋白表达较高(P<0.05).结论:针刺能够上调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水平,下调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提高促进组织脑血管形成,调节p-JNK以及p-ERK1/2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脑损害程度,显著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修复,这可能是针刺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推荐文章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白质损伤新生鼠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影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
脑缺血
针康法
神经功能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大鼠
正交法筛选组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实验动物
神经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电针
脑缺血再灌注
正交实验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
微血管密度
细胞凋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针刺 脑缺血 血管生成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66-2170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7.11.56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穆晓红 44 191 8.0 12.0
2 姜杨阳 2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0)
共引文献  (9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73)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针刺
脑缺血
血管生成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期刊文献
相关文献
推荐文献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