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应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对36例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进行分组,根据亚低温治疗时间分为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在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即刻,亚低温治疗后24、48 h分别应用PICCO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全心舒张末容积、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排量指数(CI)及左心室收缩指数(LVSI),并在各时间点取静脉血测血浆乳酸水平。结果(1)在亚低温治疗后24 h时,与12小时组比较,24小时组患者PICCO参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增加[(1683±467)dyn·s·cm-5·m2 vs.(1732±490)dyn·s·cm-5·m2],HR下降[(71±13)次/分vs.(60±14)次/分]及CI降低[(2.6±0.6)L·min-1·m-2 vs.(2.1±0.6)L·min-1·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心舒张末容积及LV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亚低温治疗后48 h时,两组间PICCO参数SVRI、HR及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亚低温治疗后24、48 h时,两组乳酸水平、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排量和HR的下降,以及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这种影响为非持续性,随着亚低温状态的消除而消失;(2)亚低温持续时间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氧代谢无影响。
推荐文章
双泵复苏术模型血流动力学的非线性机制
循环系统建模
双泵复苏术
血流动力学
血管顺应性
非线性机制
血流动力学检测对PCI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评价
无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测仪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流动力学
左室功能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心脏术后患者不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心脏术后
血流动力学
伊伐布雷定对COPD伴SVT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伊伐布雷定
血流动力学
心肺功能
室上性心动过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医药卫生 学科
关键词 低温 心肺复苏术 血流动力学 脉搏 心排血量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论 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6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8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5519.2017.01.01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温
心肺复苏术
血流动力学
脉搏
心排血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医药卫生
半月刊
1009-5519
50-1129/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48号
78-4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603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1404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