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船舶含油废水作为海洋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对其进行高效处理一直以来都是海洋环保领域的重大挑战.本文先分析了某油轮的舱底水性质,然后基于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对该舱底水进行COD去除工艺研究.实验表明,在适宜操作条件下,PAC用量为200mg/L时,COD去除率为46.6%;PAM用量为10mg/L时,COD去除率为46.9%;PAC和PAM用量分别为150mg/L和3mg/L时,COD去除率为57%.与单独使用PAC或PAM处理该废水时的絮凝效果相比,二者共同使用时,则更切实可行、更经济有效.
推荐文章
絮凝法处理含油污水
含油污水
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
有机絮凝剂
用量
配比
试验效果
电催化氧化+MBR组合工艺用于高浓度含油污水处理
高浓度含油污水
电催化氧化
MBR
生物降解
工艺参数
船舶含油污水的破乳絮凝处理研究
含油污水
船舶
破乳
絮凝
絮凝法处理稠油污水的试验研究
絮凝剂
絮凝效果
反应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絮凝法处理高浓度舱底含油污水的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水运(下半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船舶舱底油污水 化学需氧量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30,140
页数 3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255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东 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27 108 5.0 9.0
3 陈英 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48 161 6.0 10.0
4 潘莲莲 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5 7 2.0 2.0
7 董炎青 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4 10 2.0 3.0
8 顾强 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7 1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船舶舱底油污水
化学需氧量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运(下半月)
月刊
1006-7973
42-1395/U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681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414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