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简单来说,“自噬”就是细胞内部出现了“自己吃自己”的情况.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研究者们首次观察到,细胞会把胞内成分包裹在膜中形成囊状结构,并运输到一个负责回收利用的小隔间(名叫“溶酶体”)里,从而降解这些成分.研究这种现象很困难,所以人们对其一直所知甚少,直到大隅良典做的一系列精妙实验.大隅良典利用面包酵母定位了细胞自噬的关键基因,进一步阐释了酵母细胞自噬背后的机制,并证明人类细胞也遵循类似的巧妙机制.
推荐文章
不同浓度米诺环素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自噬、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米诺环素
神经胶质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自噬
AMP活化蛋白激酶类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环丙沙星对小鼠肝细胞自噬研究
自噬
小鼠肝细胞
环丙沙星
基因芯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解读2016年诺奖成果细胞“自噬”到底是啥
来源期刊 自我保健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聪明医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3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我保健
半月刊
1008-0430
31-1753/R
上海市西康路600弄1号1603室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4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