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索硬度法测量残余应力技术,基于金属材料硬度与残余应力、微观组织的相关性,针对45钢Φ150 mm×150 mm淬火试件,采用剥层法测试试样内部硬度、残余应力,观察微观金相,建立硬度和残余应力间的定量关系;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三者间的相关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大小和马氏体转变充分程度有关;马氏体转变越充分,残余应力压应力值越高.硬度和相的种类有关,马氏体相的硬度最高,混合组织硬度相比之下有所下降,内部珠光体+铁素体硬度维持在HRC20左右基本不变.等效残余应力和硬度变化量之间符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为硬度评价残余应力技术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参考研究途径.
推荐文章
淬火工艺对碳钢硬度的影响
淬火
碳钢硬度
加热温度
水淬
碳钢硬度值的研究
碳钢
硬度
附加硬度
中低碳钢的淬火温度选择
中低碳钢
淬火温度
选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淬火低碳钢硬度、残余应力和微观组织间的关系
来源期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应力场 硬度 残余应力 微观组织 剥层法
年,卷(期) 2017,(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1-19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161
字数 468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亦良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62 457 12.0 17.0
2 李晓阳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88 450 11.0 16.0
3 张琳琳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8 39 4.0 6.0
4 黄惠茹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3 4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应力场
硬度
残余应力
微观组织
剥层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旬刊
1671-1815
11-4688/T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2-734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642
总下载数(次)
83
总被引数(次)
11390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