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讨论对比敏感度对高度近视患者的意义.方法 :2011年至2012年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眼患者24例,准年龄为19岁~23岁,平均年龄(20.80±1.36)岁,屈光度-6.00D~-19.00D(球镜度+1/2柱镜度),最佳矫正视力≥0.8(硬镜矫正视力为最高标准).与高度近视组年龄匹配的视力正常门诊患者24例48眼为对照组,对照组的裸眼视力≥1.0.所有受试者行眼底检查排除任何影响眼疾及其他可能会影响CS的全身性疾病.由同一医师采用Optec 6500型视功能测试仪测试.结果 :高度近视眼CS在各频率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各空间频率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硬镜矫正后对比敏感度明显高于框架眼镜矫正后的对比敏感度.结论 :对比敏感度检查能准确、灵敏、全面地反映视功能状况,可以为近视眼手术预后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对于高度近视,采用硬镜矫正后视觉综合效果高于框架眼镜.
推荐文章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动、静态对比敏感度的变化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散光
动态对比敏感度
静态对比敏感度
近视度数对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变化的影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远方
对比敏感度
超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后对比敏感度及像差的变化
超高度近视
ICL
像差
对比敏感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探讨高度近视对比敏感度变化
来源期刊 饮食保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对比敏感度 近视 硬镜 视功能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78.1+1
字数 154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意 39 65 4.0 6.0
2 王丽纯 9 26 3.0 5.0
3 舒宝童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对比敏感度
近视
硬镜
视功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饮食保健
周刊
2095-8439
15-1371/R
北京市清华大学100084-70信箱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207
总下载数(次)
77
总被引数(次)
185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