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等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二对萘并[1,2-d]咪唑类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和电荷传输性能.它们均由空穴传输性单元三苯胺和电子传输性单元萘并[1,2-d]咪唑构建而成,并在二者之间引入苯环调节分子的共轭体系.而二对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区别仅在于所含3H-萘并[1,2-d]咪唑和1H-萘并[1,2-d]咪唑单元的构型有所不同.计算结果表明,尽管4种化合物的共轭长度和[1,2-d]咪唑单元的构型不同,但它们具有非常相似的空间几何结构、电荷传输性能以及发光性质.4种化合物具有线型结构,其空穴传输性能显著大于电子传输性能.理论计算的荧光波长(465~484 nm)与实验值(448 ~ 466 nm)吻合较好,4种化合物在CH2Cl2溶液中发蓝光.
推荐文章
杂环取代苯并[4,5]呋喃[3,2-d]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生物活性因子
1,3,4.三唑
苯并[4,5]呋喃[3,2-d]嘧啶
合成
抗癌活性
新型茚并[1,2-b]吲哚衍生物的绿色合成
1,3-二羰基化合物
茚并[1,2-b]吲哚衍生物
多组分反应
绿色合成
六氮杂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
六氮杂苯并菲
电荷传输
盘状液晶
几种咪唑[4,5-b]并吡啶类衍生物的合成
咪唑[4,5-b]并吡啶
中间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萘并[1,2-d]咪唑类衍生物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萘并[1,2-d]咪唑 三苯胺 电荷传输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与化学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7
页数 9页 分类号 O641
字数 56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51/j.issn.1674-4942.2018.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艳玲 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22 53 4.0 6.0
2 徐梦迪 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4 2 1.0 1.0
3 殷雪 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4 0 0.0 0.0
4 张丽翠 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2 0 0.0 0.0
5 叶星 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萘并[1,2-d]咪唑
三苯胺
电荷传输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674-4942
46-1075/N
16开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84-18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1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738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