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胃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内镜下取病理组织检查诊断为胃增生性息肉38例(A组)和胃底腺息肉59例(B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息肉直径、部位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 A组男性(22例)多于B组(20例),女性(16例)少于B组(39例);A组息肉好发于胃窦(18例),B组息肉好发于胃底(50例);A组HP感染(29例)多于B组(1例);A组息肉直径为(9.8±2.2)mm,B组为(7.1±1.3)mm,A组长于B组(P<0.05).结论 胃增生性息肉好发于男性、胃窦部,胃底腺息肉好发于女性、胃底部,胃增生性息肉直径较胃底腺息肉大,胃增生性息肉发生与HP感染有相关性,临床可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和差异进行初步预防、诊断.
推荐文章
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特点的分析与比较
胃底腺息内
胃增生性息肉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年龄、性别、部位
大小
1200例胃底腺息肉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分析研究
胃底腺息肉
胃息肉
胃镜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研究
胃癌
息肉
增生性
胃底腺息肉的临床和内镜特征分析
胃底腺息肉
胃息肉
胃镜
幽门螺杆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临床医学 学科
关键词 胃增生性息肉 胃底腺息肉 幽门螺杆菌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8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21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528/j.issn.1003-3548.2018.0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颜红梅 广东省广州开发区医院内科 1 1 1.0 1.0
2 李荣海 广东省广州开发区医院内科 2 4 1.0 2.0
3 美常安 广东省广州开发区医院内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3)
共引文献  (12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增生性息肉
胃底腺息肉
幽门螺杆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医学
月刊
1003-3548
41-1116/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经三路7号
36-38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39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59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