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比较了康德与马克思关于革命的思想.文章尤其关注两个问题:革命热情对政治解放推动者之动因的影响,及其在阐明进步的可能性时对后世起到的教化作用.在这两个方面,康德与马克思对革命的辩护都是在阐明人类而非个体的道德进步可能性的背景下作出的,并且揭示了朝向一般性道德目标迈进的集体能动性的核心地位.探讨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让我们得以为对康德政治思想的这样一种阐释做辩护,即其思想深受历史发展的物质条件的影响;也使得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从这样一种解读中拯救出来,即认为其历史哲学与道德无关.同时,反思具有变革意义的集体能动性的作用和前提同样具有规范性的意义:它令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政治事件的意义,即它首先重塑了政治可行性的边界,其次在激发未来进步的主动性时起到了教化作用.
推荐文章
论李达民主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李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民主革命时期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
群众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革命:康德与马克思
来源期刊 国外理论动态 学科
关键词 革命 康德 马克思 进步 可行性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40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革命
康德
马克思
进步
可行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外理论动态
月刊
1674-1277
11-4507/D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82-808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59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154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