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强噪声暴露后耳蜗基底膜组织巨噬细胞形态的变化,探讨噪声性耳蜗损伤的免疫机制.方法 将C57BL/6J小鼠接触持续噪声暴露(1-7kHz,120dB SPL)1小时.应用电位反应测听仪,检测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后10天不同频率短纯音(4、8、16和32 kHz)诱发的动物双耳听性脑干反应阈值(ABR).噪声暴露后1、4和10天处死动物,解剖取双侧耳蜗.采用鬼笔环肽(phalloidin)染色噪声暴露后10天毛细胞纤毛、表皮板的丝状肌动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荧光免疫抗体标记噪声暴露后1、4和10天耳蜗基底膜免疫细胞.以未接触噪声暴露动物耳蜗为对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噪声暴露后小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和巨噬细胞形态变化,自耳蜗顶回到底回计数全耳蜗基底膜缺失的毛细胞和CD45荧光染色阳性细胞.结果 噪声暴露后10天,不同频率短纯音诱发的ABR阈值均升高(F=1622.754,f=1,104,P<0.001;Tukey test,P<0.001).耳蜗基底膜外毛细胞缺失数目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底回缺失的外毛细胞数目多于顶回(F=92.484,f=1,40,P<0.001;Tukey test,P< 0.00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生理条件下CD45阳性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分布于全耳蜗基底膜底面(鼓阶面).细胞呈现多种形态,不同形态与其在耳蜗的不同部位相关.噪声暴露后1天,单核细胞渗入耳蜗基底膜,主要分布于耳蜗基底膜底回的上部.噪声暴露后4天,侵润的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耳蜗基底膜CD4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F=15.205,df=3,46,P<0.001;Tukey test,P< 0.001),耳蜗底回CD45阳性细胞数目多于顶回(P<0.05).噪声暴露后10天,耳蜗基底膜CD45阳性细胞数目减少至噪声暴露前水平.结论 免疫细胞参与了噪声性耳蜗损伤的反应,单核细胞的移入和转化可能在耳蜗细胞损伤和修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