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乘佛教“一切皆苦”的人生论使得慈悲救度成为必要,而无我性空的本体论是使慈悲观得以成立的理论基础,在“无我”的本体论意义上,“毕竟空”之慈悲主体与“毕竟不可得”之慈悲对象在因缘和合的宇宙总规则下“感应道交”,表现出“不一不异”的圆融关系.这样的慈悲观必然要求“有无双遣”的中道实践,它所蕴含的无我利他精神和中道伦理精神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荐文章
新加坡现代佛教建筑的发展
新加坡
寺庙
现代佛教建筑
建筑型制
岭南民俗的现代阐释
岭南
民俗
变异
传媒和广告业的内在商业逻辑
商业逻辑
低错误率
解决方案
风险规避
资本运作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及其现代阐释
列宁
帝国主义理论
新帝国主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乘佛教慈悲观的内在逻辑及其现代阐释
来源期刊 哲学评论 学科
关键词 佛教 慈悲 无我 中道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传统哲学与文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4-238
页数 15页 分类号
字数 906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庭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9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佛教
慈悲
无我
中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哲学评论
半年刊
978-7-5161-4706-1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