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一位东欧美学家,塔塔尔凯维奇聚焦18世纪以前的欧洲美学历史,以其实证性的、历史主义的美学研究方式,在哲学美学与艺术科学两条分离的道路之间形成了一条中间道路,体现出诸多的理论特色:以美和艺术为研究主体,融合哲学与艺术史,发掘隐性美学观,扩展美学研究范围等。这些特征虽然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与批判,但面对今日艺术学学科兴起,美学和艺术的边界遭受挑战,学科结构松散化和理论空间多维化等诸多新样态时,其中所展现的理论架构、研究方法及其所持的开放美学观等,恰好契合了当下中国艺术学和美学学科的理论指向,对艺术学、美学学科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理论价值。
推荐文章
从中国美学史看中国艺术悲剧精神的缺位
中国美学史
中国艺术
悲剧精神
浅析中国音乐美学史中的儒道思想
儒家
道家
礼乐
自然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美学与艺术学的中间道路——塔塔尔凯维奇的美学史体系再分析
来源期刊 外国美学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塔塔尔凯维奇 美学史体系 哲学美学 艺术科学 中间道路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52
页数 16页 分类号 B83-09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晓霞 23 23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塔塔尔凯维奇
美学史体系
哲学美学
艺术科学
中间道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国美学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