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胎盘特异性基因1 (PLAC1)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基因修饰T细胞对乳腺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磁珠分选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为A2 (HLA-A2)的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CD8+T细胞,流式检测CD8+T细胞的表型.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包装,将可识别乳腺癌肿瘤抗原PLAC1的HLA-A2限制性的TCR基因导入CD8+T细胞(称为TCR-T细胞),以慢病毒空载体包装、感染的CD8+T细胞(NC-T细胞)作为对照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LAC1特异性TCR的表达效率.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PLAC1和HLA-A2血清型的表达.WST-1法检测不同效靶比(5∶1、10∶1和20∶1)TCR-T细胞或NC-T细胞与乳腺癌细胞MCF-7或MDA-MB-231作用后的细胞毒性,并通过ELISA检测共培养后T细胞IFN-γ的释放量.通过裸鼠皮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检测TCR-T细胞以及NC-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磁珠分选出的CD8+T细胞CD3+ CD8+比例达到(98.89±0.30)%.经慢病毒感染、五聚体检测,TCR-T细胞中PLAC1特异性TCR的正确表达率为(24.58±0.82)%,NC-T细胞不表达PLAC1特异性TCR.免疫荧光和流式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为HLA-A2和PLAC1双阳性表达细胞.其中流式检测结果显示,MCF-7和MDA-MB-231细胞中HLA-A2的表达效率分别为(93.04±1.36)%和(98.72±0.12)%.在效靶比为20:1时,TCR-T细胞对MCF-7杀伤率为(51.5±1.37)%,高于NC-T细胞对MCF-7的杀伤率(5.93±2.40)%,t=15.507,P<0.01;TCR-T细胞对MDA-MB-231杀伤率为(44.34±2.20)%,高于NC-T细胞对MDA-MB-231杀伤率(5.15±2.40)%(t=10.694,P<0.01).在相同效靶比情况下,TCR-T细胞对MCF-7或MDA-MB-231细胞的细胞毒性高于NC-T细胞,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杀伤效果增强.在效靶比为20∶1时,与MCF-7共培养后TCR-T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347.49±4.10) pg/ml]高于NC-T细胞[(18.14±6.22)pg/ml](t=76.638,P< 0.01);与MDA-MB-231共培养后TCR-T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为(255.25±6.85) pg/ml,高于NC-T细胞[(14.70±6.38) pg/ml](t=-44.526,P< 0.01),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分泌量升高.在裸鼠皮下人乳腺癌移植瘤实验中,生理盐水组和NC-T细胞移植组小鼠的肿瘤生长迅速,TCR-T细胞治疗组小鼠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在移植后第35天,生理盐水组、NC-T细胞组和TCR-T细胞组小鼠肿瘤的平均体积分别为(5 636.96±2 879.55) mm3、(5 522.12±3 391.48) mm3和(1 403.85±1 394.31) mm3,TCR-T细胞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F=0.1813,P<0.05)和NC-T细胞组(F=0.1307,P<0.05).结论 PLAC1特异性TCR基因修饰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PLAC1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标;PLAC1特异性TCR基因修饰T细胞治疗是PLAC1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推荐文章
WT1特异性CD8+T细胞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乳腺肿瘤
免疫疗法,过继
CD8阳性T淋巴细胞
WT1
细胞免疫治疗
TCR Vβ7.1基因对IL-12基因修饰乳腺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T细胞受体Vβ7.1基因
IL-12基因
乳腺癌
肿瘤识别和杀伤
TCRVβ7.1基因修饰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T细胞受体
基因转染
乳腺癌细胞
细胞毒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LAC1特异性TCR基因修饰T细胞对乳腺癌的抗肿瘤作用
来源期刊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乳腺癌 PLAC1 TCR CD8+T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10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59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18.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祥 42 217 8.0 12.0
2 成先义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微创与介入治疗科 18 88 6.0 8.0
3 肖东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 29 117 5.0 10.0
4 胡源 1 2 1.0 1.0
5 陈洁莹 1 2 1.0 1.0
6 巩秀 1 2 1.0 1.0
7 刘未斌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648)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腺癌
PLAC1
TCR
CD8+T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双月刊
2095-1221
11-9310/R
16开
福州市西二环北路156号福州总院信息中心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0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