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还乡》中存在于艾敦荒原之上的三种地理意象,即'石南'意象、'火'的意象与'池塘'意象,幽微地传达了哈代矛盾而又复杂的心理。这三种意象与荒原阴郁沉闷、浑厚寥廓的整体形象有所不同,热烈或萧索、平静或躁动这两种同时存在的不同状态,与游苔莎曲折的人生经历和生命存在状态相契合,也暗示了她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在这一部长篇巨著中地理意象因篇幅有限易被忽视,但是自然之物的象征意义和生命价值反映的作家的审美思想应当被予以重视,哈代创作转型时期的生死观也值得被关注。
推荐文章
试论杜甫诗歌意象生成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
杜诗
意象
个性化
密集组合
新奇构造
沉郁顿挫
审美价值
试论杜甫诗歌意象生成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
杜诗
意象
个性化
密集组合
新奇构造
沉郁顿挫
审美价值
《秦尼巴克》中的审美意象解读
傅查新昌
《秦尼巴克》
意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还乡》中的地理意象及其审美价值
来源期刊 世界文学评论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还乡》 地理意象 象征意义 生命对话 审美价值
年,卷(期) sjwxpl_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0
页数 7页 分类号 I561.07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洁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17 27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还乡》
地理意象
象征意义
生命对话
审美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文学评论
季刊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459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7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