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何时为艺术'观作为古德曼艺术哲学的核心观点,在对艺术符号象征性属性确证的基础上,从对艺术本体论的追问转向了对艺术生成语境的探索,从对艺术审美属性的确认转变为对艺术认知工具性的肯定。'何时为艺术'以艺术的符号象征性属性作为前提,强调对象成为艺术符号的即时即地性,即艺术生成的语境化。在此基础之上,古德曼强调了艺术的认识论转向,强调作为符号的艺术实质上是一种认知框架,旨在推进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其象征意义决定了艺术该怎样观看、如何理解。
推荐文章
我国当代教学认识论:进展、问题与反思
教学哲学
教学认识论
认识论
理论进展
反思与追问
教学存在
关系进化论
我国当代教学认识论:进展、问题与反思
教学哲学
教学认识论
认识论
理论进展
反思与追问
教学存在
关系进化论
论陕北民歌的文化意蕴和艺术特性
陕北民歌
文化意蕴
艺术特性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调查运动中的认识论转向考察
社会调查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转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艺术的认识论转向及其反思——古德曼“何时为艺术”观理论意蕴探析
来源期刊 外国美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何时为艺术” 符号象征性 语境化 认知工具化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81
页数 14页 分类号 J0-0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琳钰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11 1 1.0 1.0
2 罗如春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30 2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何时为艺术”
符号象征性
语境化
认知工具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国美学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