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孔孟关系和孔孟的诗学思想,本文认为,孟子以“怨慕”说回应并转化了孔子的“《诗》可以怨”.孟子以“慕”释“怨”,正是他仁道原则的展开.孔子的“可以怨”通过对怨的合理抒发达到无怨境界,孟子则通过对怨的内在机制的揭示和界定化怨为慕.孔子的怨以兴、观为基础,孟子的怨以《诗》本义为基础.孔子关注的是《诗》如何怨;孟子回答的是《诗》是否可以怨及为什么可以怨.
推荐文章
《黄河怨》的演唱感想
<黄河怨>
演唱
感想
浅论柳宗元诗的骚怨与淡泊
柳宗元诗
贬谪
骚怨
淡泊
屈、柳“骚怨”意象差异及其成因蠡测
骚怨
意象
差异
成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怨慕:孟子对“《诗》可以怨”的回应与转化
来源期刊 思想与文化 学科
关键词 孟子 孔子 《诗》可以怨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孟子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4-217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1160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雪雁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孟子
孔子
《诗》可以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思想与文化
半年刊
16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