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中通过对晚二叠世长兴期(Changhsingian)至晚三叠世瑞替期(Rhaetian)全球1 421个化石点采集到的9 934条腕足动物化石数据分成九个期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腕足动物随时空分布变化的基本模式.从腕足动物类群的构成上来看,晚二叠世长兴期长身贝目分子占全球总属数44%,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其次为占14%的石燕目,另外7目均不超过10%.经过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长身贝目、直形贝目和正形贝目到早三叠世蒂纳尔亚期(Dienerian)完全消失,而小嘴贝目、准石燕目、穿孔贝目和无窗贝目在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Olenekian)之后开始逐渐恢复,共同成为三叠纪中后期腕足动物的主要组成分子.从纬度分布上来看,晚二叠世长兴期,腕足动物主要分布于北纬40°到南纬80°之间,而科级分异度最高的区域则主要位于北纬0-40°和南纬3°-60°;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后,早三叠世格里斯巴赫亚期(Griesbachian)的腕足动物残存于北纬0-40°和南纬50°-60°区间内,到蒂纳尔亚期仅在北纬0-40°范围内有极少量腕足动物记录,奥伦尼克期腕足动物开始恢复也是从北纬0-40°和南纬50°-60°逐渐向两侧扩大,到晚三叠世几乎遍布全球.
推荐文章
三叠纪年代地层与生物复苏
古、中生代之交转折期
生物灭绝与复苏
年代地层
早三叠世
安徽巢湖
卡拉库姆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的构造属性讨论
卡拉库姆盆地
晚二叠世—三叠纪
弧后裂谷
周缘前陆盆地
古特提斯
增生楔
豫西荥阳陆相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及其地质意义
微生物成因构造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陆相生态系
豫西
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群及生物地理研究
华北地台
天山—辽吉
腕足动物群
生物地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晚二叠世长兴期一三叠纪腕足动物类群组成和纬度分布及演变
来源期刊 古生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晚二叠世长兴期三叠纪腕足动物纬度分布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94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二叠世长兴期三叠纪腕足动物纬度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生物学报
季刊
0001-6616
32-1188/Q
大16开
南京北京东路39号
2-310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3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7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