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铀在核能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铀污染的防治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对铀酰离子(UO2+2 )的检测方法研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DNA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识别能力,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探针.本文简要介绍了DNA酶的结构特征,概述了近期发展的基于 DNA 酶的 UO2+2传感方法,包括比色法、荧光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共振光散射法和电化学法等,主要介绍了杂交链反应和目标催化发卡组装两种无酶放大技术.DNA酶的使用使得传感器对 UO2+2的检测能力基本上在纳摩尔量级,展现出很高的灵敏度,结合生物无酶放大技术后,传感器的性能得到数量级的提高.在未来传感技术简单、快速、灵敏和便携的趋势下,基于DNA酶的传感器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碳纳米管小球型材吸附铀酰离子的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小球
铀酰离子
吸附
放射性废水处理
静电场对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DNA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DNA传感器
静电场
铀酰矿物研究进展(2014—2021)
新矿物
铀酰
铀矿物
晶体结构
晶体化学
铀酰离子在泥炭上的吸附行为
泥炭
铀酰离子
吸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DNA酶的铀酰离子传感方法
来源期刊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铀酰离子 DNA酶 生物传感器 荧光法 比色法 无酶放大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9
页数 11页 分类号 O657|TL211.7
字数 72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38/hhx.2018.YX.2017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俊生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22 149 5.0 12.0
2 肖吉群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12 17 2.0 3.0
3 王芸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2 2 1.0 1.0
4 姜交来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1 0 0.0 0.0
5 云雯 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6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2)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铀酰离子
DNA酶
生物传感器
荧光法
比色法
无酶放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双月刊
0253-9950
11-2045/TL
大16开
北京275信箱65分箱
82-16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5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