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汉地本土七言赞产生于刘宋,其七言形式之采用与汉译佛经七言赞、七言(偈)颂有直接关系。唐五代,汉地本土七言赞数量较其前剧增;北凉玄始十年(421)至初唐、盛唐、中晚唐五代,汉地本土七言赞的内容由紧紧依附汉译佛经到逐渐摆脱其牢笼;中晚唐五代,汉地本土七言赞的审美化进程也大大加快。
推荐文章
晚唐五代诗格的著作群体
晚唐五代诗格
著者身份
诗学宗尚
磨炼
隋唐五代时期都市民族融合与城市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
都市民族
融合
城市发展
唐五代动量词初探
唐五代
动量词
同源动量
共时
历时
论隋唐五代时期农业科学发展
隋唐五代
农业科学
创新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汉地本土七言赞的产生与在唐五代的发展
来源期刊 励耘文学学刊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汉地本土七言赞 七言形式 唐五代 汉译佛经 审美化
年,卷(期) lywxxk,(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7-214
页数 18页 分类号 G40-01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秀花 山东财经大学文学院 8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汉地本土七言赞
七言形式
唐五代
汉译佛经
审美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励耘文学学刊
半年刊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出版文献量(篇)
689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