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岩石的组分、结构和颗粒排列,决定了孔隙的发育特征,但从结构—成因角度探讨碎屑颗粒含量及其排列样式对泥页岩孔隙分布影响的研究较少.以黔西北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泥页岩为例,基于薄片分析、XRD分析和扫描电镜等分析结果,根据碎屑颗粒排列方式,将泥页岩分为"颗粒分散状"和"纹层状"两种类型,提出泥页岩孔隙结构的概念模型,由此分析碎屑颗粒含量对孔隙发育的影响.对于"颗粒分散状"泥页岩来讲,碎屑颗粒含量低于52.4%时,主要发育黏土矿物微孔隙,孔隙度随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碎屑颗粒含量达到52.4%时,颗粒间全部为黏土矿物充填,孔隙度最低;当碎屑颗粒含量继续增加时,粒间孔隙大量出现,孔隙度也将迅速增大.对于"纹层状"泥页岩,颗粒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砂质纹层内的粒间孔隙不断增多,孔隙度也随之增大,逐渐向常规的碎屑岩储层转变.本模型有助于加深对泥页岩、致密砂岩和常规砂岩孔隙发育机理的理解,对非常规储层的预测评价也有重要启示.
推荐文章
页岩微观孔隙模型构建——以滇黔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滇黔北地区
页岩
志留系
龙马溪组
微观孔隙
孔隙模型
模型验证
黔西北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聚集条件
黔西北区
龙马溪组
页岩气
聚集条件
含气性
页岩纹层结构分类与储集性能差异——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页岩油气
非常规
纳米孔
有机质富集
细粒沉积
有机质类型分异规律及其主控机制——以威远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例
威远地区
志留系
龙马溪组
有机质类型
扫描电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碎屑颗粒含量与泥页岩孔隙分布关系的概念模型——以黔西北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颗粒分散状泥页岩 纹层状泥页岩 微孔隙 粒间孔隙 孔隙度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地球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9-980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618.13
字数 121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立成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0 382 8.0 19.0
2 张林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41 534 14.0 22.0
3 禚喜准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系 12 64 6.0 7.0
4 陈骁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系 10 32 3.0 5.0
5 张姣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系 2 6 1.0 2.0
6 闫清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系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2)
共引文献  (863)
参考文献  (3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7)
201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12(7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1)
2013(3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4(1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颗粒分散状泥页岩
纹层状泥页岩
微孔隙
粒间孔隙
孔隙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