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伤寒论》在辨证的层次上可以分为主证、次证与兼证.主证与次证都是核心病机的反映,其中主证不可缺失,是确定何种“证”的关键,也是与其他“证”相鉴别的重点;次证虽反映主要病机,但其并不是一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兼证在《伤寒论》中多由主体病机其中的一部分发生变化所致.明辨三者关系,才能更好地辨证,从而指导治疗.重点抓主证,主证用主方,次证随主方,兼证需加减,是由三者关系得出的治疗方法,也是辨证论治思想在《伤寒论》中的体现.
推荐文章
《伤寒论》脾胃病证治探要
伤寒论
脾胃病
痞满
便秘
呕吐
下利
腹痛
《伤寒论》"呕""吐"证的辨证论治
《伤寒论》
辨证论治
论《伤寒论》类似证辨证
<伤寒论>
类似证
辨证
浅谈《伤寒论》水气证证治
《伤寒论》
水气证
张仲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伤寒论》主证、次证与兼证的关系谈辨证论治
来源期刊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论 主证 次证 兼证 辨证论治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2
字数 31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987x.2018.01.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松林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152 1266 17.0 28.0
2 周贤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16 42 4.0 6.0
3 明浩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11 7 2.0 2.0
4 许乐思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15 25 2.0 5.0
5 王梦莎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4 24 2.0 4.0
6 苏捷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5 2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论
主证
次证
兼证
辨证论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8-987X
42-1844/R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
38-337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39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