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估血小板消耗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方法:回顾2006年2月至2016年2月治疗并死亡的慢性肝脏疾病患者,无肝病的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循环血小板计数,巨核细胞数,脾脏指数和是否合并血栓性并发症作为参数来评估血小板产生破坏/隔离-消耗平衡.结果:入选61例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41例肝硬化患者).(1) 与非肝硬化组或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死亡前5 d的血小板计数显著较少(P<0.05)、血小板计数与PT/INR值呈显著负相关(r= -0.322,P=0.008);死亡前2至4周的血小板计数及巨核细胞数显著较低(P<0.05).(2) 肝硬化组脾脏指数比非肝硬化组或对照组均显著更高.(3) 肝脏病患者中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与无血栓并发症患者相比[(121 ± 94) × 109·L-1],血栓并发症患者死亡前5 d内的血小板计数[(82 ± 43) ×109·L-1]显著较低(P=0.03).而PT/INR值显著较高(P=0.009).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巨核细胞计数、脾脏指数、血栓并发症均是血小板计数的独立决定因子;巨核细胞计数和脾脏指数为死亡前2~4周血小板计数的独立决定因子.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症为一种多因子作用的现象,血小板消耗与主要血栓性事件相关.
推荐文章
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参数
病毒
初治系统性硬化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血小板减少
硬皮病,系统性
疾病特征
影响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
成人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级诊疗建议
血小板减少症
分级诊疗制度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小板消耗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来源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小板消耗 血小板减少症 肝硬化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4
页数 6页 分类号 R446.11
字数 38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6264.2018.01.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黎明 武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17 106 6.0 10.0
2 赵康 5 7 1.0 2.0
3 戴丹 武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3 21 1.0 3.0
4 胡东辉 武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6 35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小板消耗
血小板减少症
肝硬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6264
32-1647/R
大16开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28-265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1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1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