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灌淤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土壤.了解灌淤土上作物产量的变化,及其对长期施肥的响应,以及灌淤土生产力的变化与其氮磷钾含量的关系,为西北地区作物增产和灌淤土培肥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988到2004年间,在宁夏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和新疆和田市典型灌淤土区域陆续建立了7个国家耕地质量监测点.2016年,利用时间趋势分析法,探讨了作物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了长期不施肥和常规施肥条件下,玉米、小麦和水稻产量、产量变异系数、可持续性指数、增产率及地力贡献指数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增产率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结果]灌淤土上小麦产量随时间呈现递增的趋势,在2004年达到最高(7.58 t/hm2),之后保持稳定,2016年约为初始年产量的3倍;玉米产量随时间一直呈递增趋势,2016年平均产量为9.8 t/hm2,约为初始年的两倍;水稻产量近年来变化不大.与不施肥相比,常规施肥下小麦、玉米(28年间)和水稻(8年间)分别平均增产3.43倍、3.20倍和1.21倍,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分别提高了18.8%、148%和13.9%.监测以来,小麦和玉米农田的地力贡献指数略有下降,但变化不显著.水田的地力贡献指数以每年0.0125的速率增加.28年间,常规施肥使土壤全氮含量从0.4 g/kg提高到1.1 g/kg,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小麦与玉米的增产率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平均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9.8、16.8和27.4 kg/kg. [结论]灌淤土上常规施肥(主要是氮肥)有效提高了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土壤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基本平稳.土壤肥力对玉米和小麦产量的贡献呈下降趋势,对水稻产量的贡献高且平稳.因此,灌淤土应在合理施用氮肥的同时,注重采取提升地力,实现作物的高产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