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董仲舒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史》、《汉》中备受争议,且杳无定论,其身份地位的特殊性,为后人探求马、班的创作情感找到了合适的切入口.两人不同的感性基础,为后人解读董仲舒提供了视阈和可能.司马迁感性多情,直抒胸臆,寥寥几笔勾勒董仲舒;而班固崇儒重道,含蓄内敛,对董仲舒煞费笔墨.论创作情感的发生,毋宁是马、班对董仲舒历史故事的主观“异化”和“扭曲”,同时也是依附于武帝和东汉时期的时代背景、历史遭遇和政治文化等历史情境而有所发挥的,这是历史解读的关键所在.今人面对董仲舒,面对历史,不是能不能读懂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掌握“创作节奏”的问题.创史者与读史者保持一致的“节奏”是历史解读的核心,而能通达彼此的唯属感情.《史》、《汉》有关董仲舒的记载,实际上是董仲舒与马、班三者间复杂的时代更替和情感交融所涂染的历史痕迹,其在获得感性诠释的同时,也失去了明确、清晰的合理性边际,二者有同有异,有彰有隐.“同”为历史事实,“异”为创作情感,也恰恰是情感的模糊性与主体性,拉伸了《史》、《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塑造了中国特有的历史解释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司马迁、班固历史创作的情感构建及其解读边际——《史记》《汉书》“董仲舒传”叙述方式异同的哲学分析
来源期刊 思想与文化 学科
关键词 司马迁 班固 情感 解读 董仲舒传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多维的历史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8-263
页数 16页 分类号
字数 100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艳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司马迁
班固
情感
解读
董仲舒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思想与文化
半年刊
16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