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富氢盐水对大鼠重度烧伤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 方法 将56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8只、烧伤组24只、富氢盐水组24只.假伤组大鼠背部采用温水浴(20℃,15 s)模拟致伤,烧伤组和富氢盐水组大鼠背部采用沸水浴法(100 ℃,15 s)致Ⅲ度30%体表总面积的重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富氢盐水组大鼠伤后立即一次性腹腔注射富氢盐水10 mL/kg,假伤组和烧伤组大鼠伤后立即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伤后6 h3组大鼠均按4 mL·kg-1·%TBSA-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液进行复苏.假伤组于伤后72 h,烧伤组和富氢盐水组分别于伤后6、24、72 h选取8只大鼠,取腹主动脉血后处死取肾脏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情况和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临床血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表达分布,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I)的蛋白表达.对数据行Kruskal-Wallis H检验、Dunn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检验. 结果 (1)假伤组大鼠伤后72 h肾小管管腔结构完整,无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变形坏死.烧伤组大鼠自伤后6h肾小管逐步开始出现细胞空泡变形、管腔内碎裂蛋白聚集等损伤变化,并随着时间增加,损伤变化逐步加重富氢盐水组大鼠肾脏组织伤后各时间点损伤情况较烧伤组同时间点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与假伤组伤后72 h比较,烧伤组、富氢盐水组大鼠伤后6、24、72 h的肾小管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烧伤组比较,富氢盐水组大鼠伤后6、24、72 h的肾小管损伤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2)除富氧盐水组伤后6、72 h(P>0.05)外,烧伤组大鼠各时间点和富氢盐水组大鼠余时间点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假伤组伤后72 h(P<0.01);烧伤组和富氢盐水组大鼠伤后6、24、72 h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伤后72 h(P<0.01).富氢盐水组大鼠伤后6、24、72 h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分别明显低于烧伤组相应时间点(P<0.05) (3)假伤组大鼠伤后72 h肾脏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TNF-α、IL-1β、IL-6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质.烧伤组大鼠伤后6、24、72 h肾脏组织中以上炎症因子的表达较假伤组多.富氢盐水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肾脏组织中以上炎症因子的表达较烧伤组相应时间点少.(4)与假伤组伤后72 h比较,烧伤组大鼠伤后6、24、72 h的TNF-α、IL-1 β、IL-6的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富氢盐水组大鼠仪伤后6、24 h的TNF-α mRNA表达增加(P<0.05或P<0.01),伤后6h的IL-6 mRNA表达增加(P<0.01).与烧伤组各时间点比较,富氢盐水组大鼠除伤后6 h的TNF-α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外,余各时间点的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5)与假伤组伤后72 h的0.39±0.03比较,烧伤组大鼠伤后6、24、72 h肾脏组织中HMGB1的蛋白表达(1.19 ±0.07、1.00±0.06、0.80 ±0.05)均明显上调(P<0.05),而富氢盐水组大鼠伤后6、24、72 h肾脏组织中HMGB1的蛋白表达(0.35 ±0.08、0.47 ±0.06、0.42±0.06)无明显差异(P>0.05).与烧伤组比较,富氢盐水组大鼠伤后6、24、72 h肾脏组织中 HMGB1的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 结论 富氢盐水可以减轻重度烧伤大鼠急性肾损伤,而这一作用通过调控肾脏组织炎症因子释放实现.
推荐文章
复方双黄溶液对重度烧伤大鼠肠黏膜损伤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烧伤
肠黏膜
细菌移位
大黄
复方双黄溶液
富氢生理盐水治疗相关疾病机制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
氧化性应激
综述
富氢生理盐水
炎症因子
肾胺酶预防大鼠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肾胺酶
缺血再灌注
急性肾损伤
氧化应激
凋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富氢盐水对重度烧伤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烧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炎症
年,卷(期) 2018,(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9-636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61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9.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春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 129 1083 17.0 26.0
2 郭松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科 11 44 4.0 6.0
3 吴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 9 26 3.0 5.0
4 邵华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 5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烧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炎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