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并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方法相比较.[方法]应用FISH技术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对CML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进行分析.[结果]FISH检测对照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阳性率为0.8%~3.7%,其临床分界值为2.67%,CML慢性期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abl阳性率分别为(59.9±24.6)%和(66.4±21.9)%,加速期分别为(76.2±17.9)%和(84.8±13.2)%,急变期分别为(78.3±20.1)%和(79.5±19.9)%,两者和CML慢性期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融合基因bcr-abl阳性率呈现典型的线性关系,同时发现在临床症状缓解的患者中,经骨髓移植的CML患者较药物治疗患者有较高的分子生物学缓解率(P<0.05).[结论]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较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CC)可特异性的检测CML患者治疗前后微残留状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靠性、灵敏性.
推荐文章
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2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残留病变
原位杂交
荧光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性
急性/诊断
染色体
微小残留病
复发
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研究进展
儿童
急性白血病
复发
微小残留病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核型分析
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原位杂交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评估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荧光原位杂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干扰素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研究
来源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bcr-abl 微残留病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5-17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3.7
字数 342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霞 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护理与健康研究所 40 123 7.0 10.0
2 靳永萍 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护理与健康研究所 24 129 8.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bcr-abl
微残留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7606
41-1361/R
大16开
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
36-214
193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8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73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