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主体性道德是个体的,遵循个人内在的尺度,象征着自由,心灵的完满,类似于波普尔的“世界2”,即精神世界.而客体性道德是相对于主体性道德而言的,是既定的社会与历史规定的或强加的,就个体而言,是一种钳制与枷锁,近似于波普尔的“世界3”,即客体观念世界.《玩偶之家》女主人公娜拉为摆脱“玩偶”的厄运,心灵遵循的道德路径经历了:客体性道德—主体性道德.而子君为了爱情与信仰跟涓生住进了吉兆胡同,突破了宗法社会强加的道德,达到了心灵的自由,突破了客体性道德的束缚,达到了主体性道德层面,之后又迫于爱情的毁灭与现实的压力,只得无奈的屈从于客体性道德.
推荐文章
论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
主体性
主体性人格
德育
自我教育
论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
主体性
主体性人格
德育
自我教育
建构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
建构
医学生
主体性道德素质
建构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
建构
医学生
主体性道德素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玩偶之家》与《伤逝》女主人公比较——主体性道德与客体性道德的较量
来源期刊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玩偶之家》 《伤逝》 主体性道德 客体性道德 心灵悲剧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与语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4
页数 6页 分类号 I106.4
字数 62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575/j.cnki.cn42-1892/g4.2018.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覃茳坤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0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玩偶之家》
《伤逝》
主体性道德
客体性道德
心灵悲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8-6072
42-1892/G4
大16开
湖北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48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7081
论文1v1指导